京东物流获得这项资质“通达系”真正的对手来了
提到国内快递物流知名企业,人们想到的更多是顺丰和“通达系”。而在2019年,京东物流完成了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华丽转型,实现单季盈利,并传出上市的消息,一跃成为行业“黑马”。一夜之间,快递物流同行们似乎首次感受到了来自京东物流的压力。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近日,京东物流申请的新增甲级专业范围“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业务获批,这意味着京东物流成为继顺丰之后我国第二家具备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的快递物流企业。随着此次相关资质的获批,京东物流将可以开展与自动驾驶、高精地图采集相关的业务研发以及技术开放业务。
事实上,京东物流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了无人配送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而要保证无人配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高精度地图的支持,此次京东物流获得相关资质,无疑为无人配送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此外,无人物流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新风口,头部企业纷纷布局,自动驾驶等相关技术正受到企业热捧,京东物流相关业务获批之后已占得先机,如果一切顺利,未来或许在顺丰之后就不再是“通达系”,而是京东物流了。
京东物流获大蛋糕
根据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6年下发的《关于加强自动驾驶地图生产测试与应用管理的通知》,自动驾驶地图(高精地图)必须由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单位承担,因此该项测绘资质成为含金量很高的甲级测绘资质之一。在京东物流之前,我国已有21家单位获得相关资质。
虽然在国内已有不少公司获得这一资质,但在快递物流行业,仅仅只有顺丰和京东物流两个幸运儿。如此看来,不少人将京东物流与顺丰做对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京东物流拿到这个资质也给“通达系”敲响了警钟。
在无人配送领域的布局上,京东物流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后来居上的趋势逐渐显现。在2019京东全球 科技 探索 者大会上,京东物流发布了配送机器人4.0,并可改造成多功能无人驾驶车辆,走在行业前列。
在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加持下,京东物流不仅无人配送业务能够加速发展,还得到了抢占一块市场大蛋糕的机会。根据高盛对高精地图全球市场的判断,预计未来十年,高精度地图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到2020年高精度地图市场为21亿美元,2030年该市场将达到200亿美元。
这对于在2019年刚刚实现盈亏平衡的京东物流而言,的确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遇。值得注意的是,高精地图并非仅限用于自动驾驶。获得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之后,京东物流不仅可以提升自身在无人驾驶方面的技术水平,还能将高精地图运用到智能零售等多个方面。
京东物流可以借此实现技术输出,将高精地图的产品、技术、数据等向合作伙伴开放,甚至是快递物流同行们也能够成为京东物流的技术输出对象,这也能够契合整个京东集团向技术公司转型的愿景。
“通达系”真正的对手
近年来,京东集团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规模投入,或许正是技术上的深厚积累让京东物流在2019年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在“通达系”激烈争夺市场份额、价格战硝烟四起时,京东物流默默在技术领域深耕,并从夹缝中杀出成为一匹“黑马”。
从2017年开始独立运营到2019年底,经过2年多时间的开放,京东物流实现了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对外开放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快递行业增速逐渐放缓之时,京东物流服务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长,2019年“618”和“双11”期间,京东物流非京东平台物流服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0%和150%。
截至2019年底,京东物流外部订单收入占比超过40%,超预期完成了收入、利润的目标。随着无人物流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京东物流在对外开放方面或许能够找到另外一个发力点,在与“通达系”等竞争对手的对抗方面又多了一分胜算。
目前主流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加码智慧物流技术,京东物流更是将技术作为底层驱动力纳入核心发展战略。而这其中,自动驾驶和高精地图相关的技术可谓核心部分。在这些前沿技术支撑下,京东物流25座亚洲一号组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智能仓群,而首个5G物流园区和亚洲最大一体化智能物流中心东莞亚洲一号投用成为行业亮点。
虽然“通达系”等同行们也正在加大转运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从实际效果来看,“通达系”或许正在从行业领跑者变为追赶者,至少在时效性方面,“通达系”已经有些跟不上京东物流的步伐。
从京东物流2019的战绩来看,24小时达服务覆盖全国88%的乡镇,核心城市“211”订单占比达90%,双11期间92%的自营订单实现24小时达,这一时效表现已经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取得这些突破的背后,是京东物流在包括无人物流在内的智慧物流技术方面的长期布局。
当然,京东物流获得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快递“一哥”顺丰先于京东物流获得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自然不会坐等京东物流在这一领域崛起,势必会有相关动作来保住先发优势,如此一来,京东物流将在顺丰的压力下前行。
此外,顺丰在无人配送领域同样早有布局,在京东物流推出配送机器人4.0的前一个月,顺丰就已公开展示了楼宇配送机器人。顺丰这款机器人采用自动驾驶技术,可实现自主避障已经厘米级实时定位,这就意味着顺丰的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等技术已经运用自如,成为京东物流强劲的对手。
除了顺丰,“通达系”几家公司同样不可小觑,京东物流背后有京东集团,而“通达系”背靠着阿里这棵大树。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在无人配送方面的布局足以和京东物流相抗衡,一旦“通达系”和菜鸟在无人物流领域深度合作,压力恐怕又回到了京东物流身上。
顺丰和“通达系”两股力量都是京东物流必须意识到的威胁,顺丰“一哥”的地位相对比较牢固,京东物流刚刚实现盈利不宜将其作为第一目标,而“通达系”正好可以拿来“练手”。趁对手们还在内斗,京东物流在得到含金量很高的资质加持下跑的越快越好。
来源: 电商报
关注同花顺 财经 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 财经 资讯
2022年最新的测绘资质怎么办理?申请条件及人员要求有哪些?
申请测绘资质的条件不由你我当地政府决定,由测绘资质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制定。因此,如果想了解标准和正式的申请条件,一定要到资质权威机构的官网查找相关标准。申请测绘资格的主体必须是法人。个人和其他组织不得申请测绘资质。通俗地说,就是要以公司的名义申请测绘资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测绘,外国组织或者个人必须依法采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合资或者合作的形式(以下简称合资或者合作测绘)。前款所称合资、合作形式,是指依照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设立的合资、合作企业。测绘资质分为10个专业,每个专业的项目范围不同。不是申请的专业越好,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太多的话会增加公司的维护成本,额外的专业无法给公司带来价值,得不偿失。如果以后需要添加专业,可以重新申请。
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不得从事兼职工作。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测绘职称,测绘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测绘学历或者测绘职称。申请甲级、乙级测绘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得超过二名和一名。高级测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与低级测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抵扣,测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与测绘相关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抵扣。
一般来说,测绘资质申报的流程大致相同,管理者的流程大致如下,单位申请—市代理初审—市代理受理—市领导调任—省代理受理—省代理审核—省主任审核—省代理证书总的时间在2-3个月。需要指出的是,航海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的审批管理由自然资源部负责,其余9个测绘甲级资质的审批管理权限下放给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升级。
北京有哪些测绘类公司
北京爱地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北京长地友好制图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图出版社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建设部遥感制图中心)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勘察技术工程公司
北京城市空间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四维图新导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华星勘查新技术公司
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易图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灵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地质出版社
北京苍穹数码测绘有限公司
不止这些顺丰有测绘资质,以上都是甲级测绘资质的 多顺丰有测绘资质了去了
高精地图行业“诸侯混战”,初创公司出路在哪?
从四维图新在2001年第一家拿到测绘资质至今,国内有22家企业拿到了高精地图测绘资质。这些获得资质的企业里面,不只有传统图商,也有主机厂和科技公司,同时也诞生了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如Momenta、宽凳、晶众等,最新入局的还有华为、顺丰和京东物流等。这一赛道早已陷入各方混战,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和玩法。
在这一赛道里,有些巨头已经实现了量产和商业化落地,比如高德和四维图新;有些积累了大量数据,形成了坚固的护城河。巨头们有人、有钱、有资源,不断抢占市场份额,留给初创公司的机会似乎不多了。那么在巨头环绕下,初创公司应该如何突围呢?
传统图商、科技巨头各自占山为王
2011-2014年,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电子导航地图市场。百度率先出招,于2011年4月推出百度地图手机版,2013年收购图商道道通;阿里在2014年4月收购高德;仅1个月后,腾讯以11.7亿入股四维图新,并在同年收购科菱航睿。
在图商频繁被收购的2014年,伴随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出现的高精地图开始萌发,科技公司、传统图商纷纷入局高精地图,不断提升相关产品和服务,扩大“朋友圈”。
高德是国内首家实现高精地图商业化的公司。2019年高德地图宣布以“成本价”向合作伙伴提供标准化高精地图,平均每辆车年费不超过100元。高德建立了自主采集的高精地图UGC体系及自动化数据生产模型,同时基于阿里生态的物流配送、车路协同、城市大脑等业务实现高精地图的数据更新。
图片来源:高德地图
四维图新在2019年初与宝马中国签署自动驾驶地图及相关服务许可协议,将为宝马L3以上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地图产品及服务,这是国内首个用于L3+自动驾驶系统的高精地图量产订单,也意味着四维图新高精地图已经开始走向量产。四维图新自主研发了专业采集车,已掌握数据采集、制图、众包更新以及快速迭代的自动驾驶地图完整解决方案。同时,四维图新还自主研发了FastMap生产平台,应用图像识别、数据挖掘等技术推进地图数据的采集和更新。
百度与数家车企签署高精地图的商业化定制项目,包括北汽、现代、长城、比亚迪等。目前,百度高精地图自动化程度已超90%,算法识别率达98%以上。百度的优势在于自主研发了一套完备的高精地图产品制作、生产、发布以及更新流程。基于Apollo开放平台,百度拥有高精度地图软硬件设备的自研及自主可控能力,在采集车辆和软件计算平台方面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
据腾讯官方表示,目前其已积累了超百万公里的道路测试数据,超500万的各类标注样本数据,已经完成了全国高速和快速路的高精地图数据生产。相比于阿里高德,腾讯自有完整的自动驾驶方案,这使得其高精地图可实时快速地在腾讯自动驾驶汽车及仿真系统上及时检测高精度的精准性及误差问题。
图片来源:四维图新
初创公司如何破局?
2016年前后,国内外一批高精地图初创公司涌现。
相对于巨头公司,初创公司面临着成本、资源短缺的压力,商业化速度也较慢。想要获得突破,需要扬长避短,抓住巨头无法切入的市场机会。
首先,不同于在导航地图深耕多年的传统图商,因每辆地图采集车高达数百万,成本较高,所以初创公司多采用众包模式,或和整车厂、出行服务商合作,类似于UGC模式。
其次,通过差异化的产品路线,初创企业可建立自己的技术能力。比如在高精地图的采集方法上,为了节省成本,Wayz.ai、宽凳科技等采取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纯视觉方案。相较于巨头公司的激光雷达方案,纯视觉方案以摄像头为采集工具,成本大大降低。
虽然摄像头在精度上不如激光雷达,但长期来看,利用众包的方案,与物流车队合作,视觉传感器可以通过多次拍摄积累数据,整体精度的提升将可能会超过激光雷达。
另一方面,纯视觉方案的更新频率要比激光雷达方案的高。目前巨头公司的地图更新频率是全国城市季度更新,部分城市月度更新。但是采用纯视觉方案的初创公司可以做到十分钟级别的实时更新,甚至在未来可以达到分钟级别的更新频率。
“地图采集的精度是一方面,更新速度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一位高精地图创业者向盖世汽车表示。
虽然巨头们有钱有资源,但是在与车厂的合作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了解不难发现,巨头们身后或多或少都有BAT的身影,比如高德背后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有自己的高精地图团队,但是这会让车厂们心生顾虑。
在更新地图时,车身上的数据很重要,会帮助高精地图实现升级。但是在与BAT合作时,车厂们并不是很愿意将数据分享出去,因为他们觉得“BAT是竞争对手。“
这也给了初创公司机会。车厂们往往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与高精地图厂商合作,另一方面投资初创公司,掌握高精地图技术。例如上汽在在国内外分别投资了中海庭、晶众地图、Civil Maps、Deepmap等初创企业。
此外,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主机厂,都会面临商业化问题。传统图商做高精地图,其模式通常是与主机厂合作。但是初创公司中有一些本身就是自动驾驶方案公司,可以做到自产自销。
以四维图新为例,其主要客户是汽车厂商。也就是说只有在汽车被出售的时候,公司才能卖出产品。近两年国内汽车行业低迷,需求端下降严重,也影响着其收益。
虽然四维图新已经拿到了世界首份L3以上自动驾驶车辆的高精度地图订单,但该款车在2021年夏天才会上市,销量无法预估。智能技术时代与导航地图时代不同,涉及到生态系统安全,门槛更高,主机厂会更严苛。
但是在初创公司中,例如Momenta,不仅是地图技术的提供方,同时也是地图的使用者。通过将自产的高精地图应用于自研的L3及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对高精地图的信息精度重新定义;同时依据下游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完善高精地图的精度和更新要求。
配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初创公司还可以在支持大量地图数据快速更新计算的深度学习和车规级计算芯片、设备、ECU上发展。同时提供实现多功能的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或许也是初创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
盖世小结: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在2020年—2025年,L3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将会出现明显的增长,到2025年,自动驾驶车辆会达到367万台的数量。高精地图的需求量也会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而陡增,预计2025年国内高精地图将近达到80亿元,2026年将会出现快速增长,突破100亿元。而目前通过测绘资质的只有22家,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虽然巨头盘踞,但是也给初创公司留有空间,初创公司应该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加强合作,形成各自优势,加速推进自身业务的商业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评论已关闭!